各位親愛的兄弟姊妹,

在保祿的書信中,寫給哥羅森人和厄弗所人的那兩封,可視為兩封相同的信。事實
上,某些思想也只能在這兩封信中找到,而且根據一項計算的結果顯示,超過三份一出現在《致哥羅森人書》的詞、字,也出現在《致厄弗所人書》內。例如,這段可以在哥羅森人書讀到的勸勉;「以聖詠、詩詞和屬神的歌曲在你們心內,懷着感恩之情,歌頌天主」(哥3:16)。在《致厄弗所人書》中,也有同樣的勉勵話:「以聖詠、詩詞及屬神的歌曲,互相對談,在你們心中歌頌讚美主」(弗5:19)。讓我們默想一下這些話:為了進入舊約和新約的教會的祈禱傳統,人必須在心中以聖詠和詩詞歌頌天主,當然連人的聲音也一起向天主歌頌。這樣我們才學習到如何與我們自己與別人及與天主一起。再者,在這兩封信中,尚有聖保祿其他書信中沒有的所謂「家庭律例」,即是保祿對作丈夫與妻子、作父母與子女、作主人與奴隸的人,那一連串的叮囑 (可參看哥3:18-4:1及弗5:22-6:9)。

可是最重要的,是耶穌基督被稱為教會的「頭」,kefalé,這個稱號,也只是在這兩封信中出現。這個稱號有雙重意思。首先這個稱號指出基督是教會的頭 (參看哥2:18-19及弗4:15-16) 。這表示兩件事:第一,基督是教會的統治者、管理者,祂以基督徒團體的領袖和主的身份,負責帶領這個團體(參看哥1:18:「祂又是身體——教會的頭」) ;第二,作為祂的身體——教會的頭——基督激勵這個在祂管治下的身體的各個肢體,將生長力賜給這些肢體 (事實上,哥2:19 這樣寫道:必須「與頭相連接;其實由於頭,全身才能賴關節和脈絡獲得滋養而互相連結」:易言之,對祂的教會,基督並不止於指導我們如何行事、如何生活,祂還有機性地與我們連結着,成為我們攝取正直地行事做人的力量的根源。

因此,不論在那一種方面,在聽從祂的誡命方面,或是在接受來自祂的生長力一事
上,教會都隸屬於基督權下。這兩方面又永遠不能分割,因為基督的誡命並非只是文字或命令而已,卻是祂為了幫助我們,出自祂身上的一種生長力。

在《致厄弗所人書》這封信內,這個思想有特別深入的發揮。根據此信,教會中的職份並不是聖神所賜 (如格前第12章所說),卻是復活的基督所賜:「是祂賜與這些人作宗徒,那些也作先知,有的作傳福音者,有的作司牧和教師」 (4:11)。亦正是「本着祂,全身都結構緊湊,藉着各關節的互相補助……使身體不斷增長,在愛德中將它建立起來」( 4:16) 。基督實際上,完全指向「使她在自己面前呈現一個光耀的教會,沒有瑕疵,沒有縐紋,或其他類似的缺陷;而使她成為聖潔和沒有污點的」( 5:27)。以上這些話告訴我們,建樹教會,帶領教會,使教會一直朝着正確的方向邁進的那股力量,正是基督的愛。

所以,第一個意思,包括領導方面,和以祂的愛作為啟發及滋養教會的力量這方面,
基督都是教會的「頭」。其次,第二個意思,基督並不限於只作教會的頭,祂也是天上一切掌權者和整個宇宙的頭。因此哥羅森人書說基督「解除了率領者和掌權者的武裝,把他們公然示眾,仗賴十字架,帶領他們舉行凱旋的儀式 (2:15) 。類似的思想也可以在厄弗所人書內找到,例如說天主叫基督「坐在自己的右邊,超乎一切率領者、掌權者、異能者、宰制者,以及現世及來世可稱呼的名號以上」(1:21)。透過這些文字,這兩封信給我們傳達了一個極其確實同時含義豐富的訊息。這個訊息就是:由於基督超乎每一種假設要挫折人的形式的權力,所以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成為祂的對手。

只有祂「愛了我們,且為我們把自己交出」(弗5:2) 。所以,如果我們與基督結合在一起的話,我們便再無須懼怕任何敵人或任何逆境;當然,這也表示我們一定要繼續緊抱着基督,一刻不能放開祂。

對古代那個相信世界上充斥着鬼神,而這些鬼神又大部份都會危害人,因此人必須保護自己的異教世界來說,向他們宣講基督才是惟一的得勝者,誰只要與基督在一起,便什麼再也不用怕,看來的確是一種真正的解放。對今日的異教主義來說,其實也是一樣。今日那些擁護同樣的意識形態的人,他們一樣認為這個世界充滿險惡的勢力。

所以有必要向他們宣講基督才是那位得勝者,誰只要與基督一起,便無須再懼怕任何人或事物。我想對我們來說,這點亦一樣重要,由於基督超乎一切宰制者,是世界真正的主,所以我們應該學習無畏地面對所有的恐懼。

甚至連整個宇宙也臣服於基督的權下,視祂為自己的頭。《致厄弗所人書》以下這句論及天主的計劃的話是如此著名:「使天上和地上的萬有,總歸於基督元首」
(1:10) 。在《致哥羅森人書》中,亦可以讀到類似的句子:「因為在天上和在地上的一切,可見的或不可見的……都是在祂內受造的:一切都是藉着祂,並且是為了祂而受造的」(1 :16) ,「並藉着祂使萬有,無論是地上的,是天上的,都與自己重歸於好,因着祂十字架的血立定了和平」(1:20)。所以,並非一方面,是那個大的物質世界,另一方面,是我們這個地球,這個人類世界,的細小現實的歷史。而是全部都在基督內成為一體,祂是宇宙的頭;連宇宙都是祂所創造,為我們而創造,以致我們可以與祂結合在一起。這是一種理性和人格化的宇宙觀。我會說,沒有可能構想出比這更宇宙性的觀念,只有從復活的基督身上,才能夠產生這種觀念。基督是那位萬有都要臣服於祂權下的「全能者救世主」(Pantokrátor)。事實上我們的思想,也正好轉到拜占庭聖堂祭台後面整幅拱形牆所畫的「全能者救世主」的畫像上。有時祂被繪畫成坐於世界之巔,或甚至坐在彩虹之上,以顯出祂與天主同等,祂正是坐在這位天主的右邊(參看弗1:20; 哥3:1) ,及顯出祂是人類命運的支配者,這舉世無雙的身份。

也只有教會才可以有這樣的洞察力,不是因為她要把不屬於她的強加在自己身上,而是為了另外兩個原因:首先,因為教會認出在某種情況下基督比自己更大,反正基督的權柄,一直伸延到教會的疆界以外;其次,被稱為「基督的身體」的,亦只是教會,不是宇宙。所有這一切均表示,我們應該積極地面對塵世的現實,因為基督將一切都總歸到自己內,同時我們也要將我們這個特別的,與基督自己的身份同質同類的教會身份,充份地生活出來。

此外,尚有一個特別的,同時也是這兩封信獨有的觀念,就是「奧秘」的觀念。這奧秘有不同的稱謂,有時稱為天主的「旨意的奧秘」(弗1:9),有時則稱為「基督的奧秘」(弗3:4; 哥4:3),或甚至稱為「天主的奧秘——基督,因為在祂內蘊藏着智慧和知識的一切寶藏」(哥2:3)。這奧秘所指的,是天主對個人、民族和世界的命運那不可測的計劃。而這兩封信正是要透過這個術語告訴我們,這秘奧只有在基督內才得以完成。所以只要我們與基督在一起,那麼就算我們在智力上無法完全理解一切,我們知道我們是身處於「奧秘」 的核心,和走在真理的坦途上。事實上基督不是只在某方面或在祂生命的某段時期,而是以祂的整個存有,承擔着天主那個深不可測的救世計劃。由於在基督內「真實地住有整個圓滿的天主性」(哥2:9),因此「天主的各樣智慧」(弗3:10) 只在祂內成形。為此,從今以後,除非我們與「奧秘」在其內成為具體化,成為可確切明嘹的基督,有個人的接觸,我們無法對天主的旨意、對祂的最高指引,作任何反省及朝拜。於是人終於能夠開始默想那超越任何人類理解力的,「基督那不可測量的豐富福音」(弗3:8)。由此可見,並非天主沒有在祂走過之處留下祂的腳印,因為基督自己就是天主的腳印,祂最大的腳印。然而我們也同時意識到這個奧秘「是怎樣的廣、寬、高、深」,是「遠超越人所能知的」(弗3:18-19)。面對這奧秘,人的智力顯出其不足之處,於是在承認很多事物實在超越我們的理智能力之際,也明白到我們應該以我們的智力加上一顆充滿愛的心,謙遜喜樂地默想這些事物。反正教會的教父老早巳經告訴我們,藉着愛比單靠理性,我們可以了解更多。

最後要說的,是前面已提及,有關教會被視為基督的淨配這觀念。保祿宗徒曾經將基督徒團體譬喻為一位許配了一個丈夫的貞潔童女,他這樣寫道:「因為我是以天主的妒愛,妒愛你們。原來我已把你們許配給了一個丈夫,把你們當作貞潔童女獻給了基督」(格後11:2) 。《致厄弗所人書》將這個思想再加以發揮,清楚指出教會並非只是許配給了基督而已,而是實實在在是基督的新娘。可以說,為了獲得教會,基督捨棄了自己,正如以下這段經文所說的:「並為她捨棄了自己」(弗5:25)。還有比這個愛情證明更偉大的嗎?可是,還不止於此,基督還關心教會的美麗:不只是從聖洗聖事中獲得的美麗,還要她透過一個無可指摘的生活,在她的倫理行動中成為「沒有瑕疵,沒有縐紋」(參看弗5:25-27)。這些話很容易使大家聯想到基督徒婚配的經驗,或更好說,好像連《致厄弗所人書》的作者,也不清楚此信原先的主題到底是那一個。

是基督與教會的關係,再以這關係為基礎,來看男女的結合。抑或是相反,原先的主題是夫婦的結合經驗,再以這為基礎,來看基督與教會的關係。不論怎樣,這兩種關係其實彼此互相啟迪:從基督與教會的共融,我們學習到婚配到底是什麼一回事;而從婚配的奧蹟,我們則學習到基督如何與我們結合在一起。無論如何,這封信就好像界乎歐瑟亞先知和《默示錄》的先見者這兩人之間。歐瑟亞先知採用已締結的婚姻來形容天主和祂的子民的關係 (參看歐2:4; 16:20);至於《默示錄》的先見者,則將教會和羔羊在末世的相遇,看成是一個喜樂和永恆的婚禮。

可以說的,其實還有很多,不過我想,從以上的講解,以經足夠使人明白,這兩封信實在是一篇偉大的教理,從其中我們不但可以學習到如何做個好基督徒,也同時學習到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人。設若我們開始明白,宇宙原來是基督的指印,我們自然會學習跟宇宙建立一個正確的關係,學習所有與保管宇宙有關的問題。學習以一個由愛所推動的理性來觀看宇宙,因而懷着謙遜和尊重,正直地行事。設若我們想到,教會原來是基督的身體,基督為她捨棄了自己,我們會學習如何在互相交流的愛中與基督一起生活,這愛把我們和天主結合起來,並使我們在別人身上看到基督的肖像,看到基督自己。讓我們一起祈求主幫助我們好好地默想聖經——祂的話——並因此學習好好地活出我們的人生。

2009年1月14日